-
應對粘人寶寶的方法
一、為孩子創設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 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重點保護對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其實,溺愛剝奪了孩子成長、發展的權力,家長過多的干預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所以,家長應該將幼兒視作獨立的個體
2017-03-10 13 -
什麼是獨立意識
獨立意志是個體以“自我”為中心的。。它表現為個體以“自我”為中心的資訊持續克服環境物件的阻力或誘惑力的耐性。個體以“自我”為中心的內在資訊運動克服環境物件的阻力或誘惑力的耐性越強,個體的獨立意志就越強。獨立意志越強,個體實現實證能力充分
2017-03-10 16 -
孩子不聽話現象
祺祺媽媽最近的頭疼事越來越多:兩歲的兒子,再不像以前那樣好說話,而是動不動就對 媽媽大聲宣告:“不行!”“不要!”“就不!” 一丁點兒小事,母子倆也能爆發一場海灣戰爭。昨天帶孩子去遊樂場,到了該吃晚飯的時 間,祺祺就是不肯乖乖跟著媽
2017-03-10 13 -
幾歲開始孩子不聽話
2歲的寶寶開始出現不聽話的想像,孩子長到兩三歲,一個最明顯的變化卻是“皮”了、“ 強”了、有自己的小主意了。 “不聽話”就成了爸爸媽媽心中揮之不去的“痛”。一方面是出 於好奇,兩歲左右的孩子還不知道行為的後果,也不大明白什麼是“不聽話”
2017-03-10 12 -
小朋友如何看點電視才科學
第一、要合理安排時間。放學回家後,先做作業,然後再看電視。平時要少看,週末適量。每次看電視的時間最好控制在40分鐘左右。 第二、與電視螢幕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來說,看電視時,最好距離電視機2.5-4米。 第三、電視音量不要過高。
2017-03-10 18 -
從小教育孩子遵守禮儀規矩
教育要點: 1.學會“叫人”:孩子們已經學會用“叔叔”、“阿姨”、“阿婆”等稱謂打招呼了,家長可以在節日聚會時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稱呼親戚,遇見熟人時,家長應及時讓孩子問候:“小兵,向王叔叔問好。” 2.培養耐心:讓孩子學會耐心,有
2017-03-10 12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現在學習上,上課不注意聽講或走神,寫作業時三心二意,邊做邊玩,總要寫到很晚,沒有家長陪著就寫不完。寫作業會寫錯字、抄錯得數,考試時會馬虎大意看錯題等等。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注意力不集中呢?我們的父母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
2017-03-10 13 -
日常生活練習
所有涉及照顧自己和照顧環境的活動,包括穿衣服、準備食物、擺桌子、擦地、洗碟子、除塵等,都屬於蒙台梭利博士所說的“日常生活”活動,也恰恰是許多成年人最不喜歡幹的活兒。但是1~4歲的孩子喜歡這些活動,並樂於參加。 ——莎瓦娜·蒙塔納羅博
2017-03-10 53 -
如何教育孩子的錯誤和改正
蒙台梭利理念中有一條基本原則,那就是友好地對待錯誤。一位蒙台梭利教師和家長的聊天能給我們一些很實際的建議。 如果我們研究錯誤本身,那麼很顯然,每個人都會犯錯,這是人生中最現實不過的事情了。承認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我們的認識也就前進了一
2017-03-10 17 -
關於孩子獨立性的教育
“剝奪”孩子做事權利的另一面,是“伺候”孩子。 我們希望幫助孩子完成各項有用的活動。我們本能地想去幫孩子做這做那。但這對於孩子並不是一種單純意義上的幫助,有時它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因為它阻礙了孩子的自發行為。 我們傾向于認為孩
2017-03-10 25 -
孩子愛說謊都說明了什麼?
其實,5歲以下的孩子常常說大話,因為他們不能把事實和幻想區分開來,說大話完全不同於說謊;5歲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說大話的情況存在了,他們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說謊。 2—4歲:愛說大話 孩子為什麼說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著豐富的想像力,生
2017-03-10 32 -
分析孩子行走的目的
我們朝著一個既定的目標直奔而去,而孩子卻是因為他身體成長和發展的內在需要而往前行走。孩子通過走路來增長自己的體力。他走得相當慢,既沒有固定的節奏,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他身邊的事物吸引、鼓勵他向前走去。 如果家長希望幫助孩子,那就要放棄
2017-03-10 12 -
我的孩子為何不合群?
案例:圓圓5歲了,開始上幼稚園的小班。雖然都是同齡的小孩,按說應該很鬧騰,可是圓圓在班上卻顯得十分不同。他從來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下課的時候也只是自己一個人在角落裡面呆著。可是在家跟爸媽在一起的時候,圓圓卻是十分活潑又可愛。圓圓媽媽很
2017-03-10 14 -
容易讓父母誤解的孩子行為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鏡像: 媽媽叫喬喬把小凳子搬來,喬喬走向凳子準備搬,這時姥姥拿起凳子,遞給喬喬,喬喬大叫著:"不是這樣的。"他把凳子放回原來的地方,再搬起來。姥姥笑到:“這孩子可真笨。” 專家分析: 喬喬不是笨,
2017-03-10 18 -
孩子最不喜歡的四種談話方式
(一)嘮叨型 某個道理,孩子明明已經曉得,可家長仍然絮絮叨叨說個沒完。從心理學上講,這種絮叨是一種重複刺激,會在大腦皮層上產生保護性抑制。你說得越多,他越聽不進去。甚至還會衝撞你。 ◎小提示 有的家長可能會這麼認為:把孩子當
2017-03-10 24 -
孩子的泛靈心理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泛靈心理,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東西的一種心理傾向。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一個時期寶寶會把一切
2017-03-10 14 -
父母把自信傳遞給孩子
還有一次,女兒考試後,成績不理想。我便發火了,我說:“你怎麼考的,還不如你某某同學呢?成績這麼差。”後來,一次和朋友在一起玩,恰好他的孩子和女兒讀同年級,便談論起了孩子。我說女兒成績不好,他說他孩子成績也不好。我說,就是不刻苦,還貪玩呢
2017-03-10 10 -
孩子輸得起才有競爭力
“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 實際上,成人職場上的拼殺通常不僅僅是較量,而是為了爭取某種利益,是要分出輸贏的,這種“排他性競爭”不適合孩子。孩子們之間並沒有根本性的利益衝突,並不是非得爭出個你輸我贏,況且,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爭勝,會使
2017-03-10 22 -
尊老愛幼美德 從孩子吃飯抓起
喬珊的兒子洋洋已經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學習、體育活動等方面都表現得不錯。就是有一點令媽媽感到憂慮。洋洋好象缺少一些愛心和對他人的關懷。四年級了無論吃飯吃水果,很少想到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喬珊想孩子在幼稚園、學校和家裡也都接受過教育呀,為
2017-03-10 19 -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有天回家說老師要求做個遊戲——和父母做角色互換,體驗一下做父母的辛苦。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孩子體驗做父母的辛苦。 晚飯後,我和女兒做起了遊戲,我扮演“孩子”,女兒扮演“媽媽”。從幼稚園一回到家,“孩子”就要
2017-03-10 26